什么是佛教的“缘起论”-金沙1005

什么是佛教的“缘起论”

发布日期:2022-04-11

字体大小:

佚名

“缘起”是佛陀对于现象界各种生起消灭之原因、条件, 所证悟的法则,是佛陀成道之证悟,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佛陀对印度诸外道所主张“个我”及诸法具有实在之自性等论点,均予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世间万有皆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断发展变化,没有独立之自性的论断,以此理论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建立了特殊而崭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 哲学、思想的最大特征。



《阿含经》中有一首偈颂云:“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是说世间诸法都是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互依存、相互共生和不断变化的关系或条件。离开了这些关系和条件, 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如农民种庄稼,在田里种下了庄稼的种子,还必须具备雨水、阳光、施肥等一些缘, 否则就不会有收获。再如一个人从北京到南京,必须乘坐火 车、汽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或者最艰苦的双脚走路,也 必须有“走动”、“时间”这些缘,否则就到不了南京。从因到果,离不开缘。

据说这个偈颂是当年佛的弟子阿说示所说,有一天阿说示在托钵行乞的时候,遇到了当时的婆罗门大学者舍利弗, 舍利弗看见他容貌威仪,不同于常人,便问他向谁学道,教义如何,阿说示便说出了这个偈颂,舍利弗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回去后向另一位叫做目犍连的婆罗门说了,两个人便一起皈依了佛陀,后来都分别成了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以智慧著称,目犍连以神通著称。

(来源:问不倒的导游佛教)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