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迎新春·游少林·纳五福”主题活动的公告-金沙1005

关于“迎新春·游少林·纳五福”主题活动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3-12-25

字体大小:


一、活动主题

“清风拂面,新年伊始。”为感恩社会大众以及十方善信对佛教的大力支持,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识,中国嵩山少林寺在2024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特举办“迎新春·游少林·纳五福”主题活动。届时,本寺将邀请擅长书法的法师们现场“送福”,并借此机会与广大善信结缘,共同感受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




“福”,人之所欲也,“五福”则人之所尤欲也,是指人间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人生得意之极,谓“五福临门”。概括来说就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的五个不同层面,故,“福”无所不包,祈福求福,崇福尚福,无不反映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众人最喜爱、影响最广泛的元素之一。而在佛教,“福”同样是一个意义特别殊胜的字,有“福德”“福慧”“福报”“福田”“福业”“福气”等,也有人天之福和诸佛实相之福。如果人能敬心布施,必然大富大贵;人能慈心不杀,必然健康长寿;人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然如意吉祥,消灾免难;人能无相布施,广修福慧,必定成佛。所以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无福之人固然要修福,即使有福之人,更要惜福、积福、自求多福。因此,象征善法的“福”自然成为佛经中经常出现的存在,如:



《金刚经》云:“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意思是如果有人能够在布施时,能以平等心、无分别心去对待,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即是说,如果发愿往生佛国,无论是福德资粮,还是福慧资粮,都是不可或缺的。

《华严五教章》云:“此终教中论其实行,从初发意即福慧双修,故成佛时无别修也。”要成佛,没有什么特别的法门,就是福慧双修而已。

《长阿含经》云:“天及世间人,唯佛为最上,欲求大福者,当供养三宝。”佛陀是一切福田中的最胜福田,如果想获得大福报,就应当精勤供养三宝。

《无量寿经净影疏》云:“生世福寿,如田生物,故名福田。”人之所以有大福报,是因为过去世积累的善因,譬如农夫播种于田,努力耕耘,必有收获。修福之人,若将福德的种子散播福田,自当获得福报的果实。

由此可知,在佛教中,“福”是众生解脱的资粮。修福之人,除了广种福田,还要惜福、积福、培福,所谓“一福压百祸,有了福的,便能遣除一切违愿缘。”而且,除了修福,还需修慧,福慧具足,才能破除生死烦恼,觉悟成佛。



二、时间安排

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25日(每日12:00—14:00)


三、活动地点

中国嵩山少林寺常住院客堂门口


四、参与方式

前往嵩山少林寺客堂门口,排队领取即可


详情请致电咨询——

少林寺客堂电话:0371-62745166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