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禅艺-金沙1005

【专题:在少林寺学功夫(非洲篇)】人生是一场遇见

发布日期:2022-01-20

字体大小:

——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非洲班手记

陈璐

初识少林,清远肃静;再别少林,已生情愫;三闻少林,唯望君安。

是为序。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遇见,那么我与少林功夫非洲班则是一场夹杂着已知和未知多重因素的遇见。求学之初,我的硕士研究方向便定格在少林寺,这是一座经历1500多年历史变迁的皇家寺院,因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而举世闻名,千百年来其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吸引无数专家学者前来一探究竟。毫不例外,在参阅数百篇关于少林寺武术与历史的文献之后,我对这承载着全世界武术爱好者“少林梦”的佛教圣地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

佛家讲求姻缘,万物皆有因,万事皆起缘。也是机缘巧合,恰逢第五届文化部少林功夫非洲班开班在即,承蒙硕士研究生导师史友宽教授的推荐和释永信大和尚的信任,来此担任少林功夫非洲班的英语翻译。夏季伊始,悦耳的蝉鸣和刺眼的阳光一同迎来少林功夫炽热的学潮阶段,走马观花的游客、不远万里求学的非洲班学员、稚气未散的禅修夏令营学生、练气养生的企业团队等令夏季的少林寺锤谱堂人潮涌动,而这里,就是非洲班学员日常训练的地方。

我时常在想,每年在少林寺培训三个月的日子对非洲班学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功夫水平的提高、中国文化的体验亦或是人生阅历的增长?这些显而易见的成果我们暂且不谈,反而细微的、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片段更容易令人遐想,并为之动容。犹记得他们每一次大汗淋漓训练的场景,即使膝踝受伤也会全力以赴;他们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中文课后像咿咿呀呀学语的孩童尝试表达最简单的问候;他们面对中国传统的针灸之术由讶异怀疑到感叹神奇,进而跃跃欲试;他们手持毛笔无所适从,却仍一笔一划勾勒出陌生字符,为每一个汉字的书写而心生喜悦;他们参禅养性,在冥想中了解自己、感受万物、收摄身心;他们手舞足蹈,将非洲最原始的艺术贯穿少林生活,留下令人羡慕的奔放与洒脱;他们与少林僧人朝夕相处,把少林寺当作第二故乡,这里有家人、朋友和兄弟。后来我明白,非洲班学员收获的是情谊、是精神、是自律,更是对功夫的热爱和责任。

少林寺的生活让我学会三点:自律坚持、尊师重道、为人为善。少林功夫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少林僧人“夜习经典、昼练武术”的结果,更是一代一代人坚持不懈的传承。少林寺的师父们平日里慈悲和善,但在教授功夫时却一丝不苟、声色严厉,所谓“严师出高徒”,正是这样才培养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优秀传统武术人才,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敬仰。师父常说:“种善因结慧果”,人生是一场修行。这修行不在庙里,不在香里,也不在仪式里,不在经文里,更不在话语里,而是在心里生成的行为,你了知因果而生成的智慧,这世上任一件事便是修行。心生善念会令人少烦扰、少偏执、少妄念;多悠然、多清静、多福报,故应为人为善。

在少林寺的日子里我结识了很多外国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对少林功夫有着共同的信仰,我开始了解外国人眼中的少林功夫。每天我都会写调研日记,记录在寺院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这会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有人问我:少林寺的生活苦吗?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更多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充实。尽管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琐碎之事常常令我繁忙无暇,但每次帮助学员们解决训练和生活中的困难,看到他们的笑容都会感到无比值得。于我而言,学员们更像是我的兄弟,给予我许多关爱。他们总是感谢我事无巨细的帮助和陪伴,事实上我更应该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与照顾,甚至积极配合我完成硕士论文的撰写工作,特别是mba、max、stephane、shabi、yves、lichard、baba、joel、omar、tidjani等等,直到现在还保持联系,一直为我的研究提供材料支撑。最让我感动的是mba,知道我在做非洲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将写了两年的记录参与非洲班培训的多达三万字的成书初稿拷贝给我,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举动体现出对我莫大的信任。经过与两届非洲班学员的朝夕相处,微妙的情愫已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非洲班学员对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定会历久弥坚,他们是我的朋友、我的兄弟,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双方相互支持、携手共谱时代友谊新篇章。2018年9月,全球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如期召开,有幸随少林寺武僧团以及第六届非洲班学员一行五十余人参与国宴演出。所有人蓄势待发、全力以赴,舞台上非洲班学员将苦练三个月的中国功夫展示给集聚一堂的非洲各国元首,他们既代表着中非友谊的关系纽带,又预示着作为一颗颗承载希望的种子,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武术带至非洲大陆,为少林功夫在非洲的传播贡献力量。2019年10月,有幸随河南省文化厅以及少林寺武僧团出访法属留尼旺,这次文化交流是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 ——“鲜花绽放节”而举办,少林寺武僧团在十天的时间里分别在勒唐蓬市、圣保罗市、圣但尼市献上了7场高质量的演出,深受当地观众欢迎和喜爱,也受到驻留尼汪使领馆陈总领事、田副总领事和留尼汪省议会主席的高度赞扬,同时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做出贡献。我感叹文化的魅力,为少林功夫在海外的影响力而自豪,中国功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竭尽全力的表演,另我为之动容。

尽管我与少林结缘仅仅五年有余,但那里却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怀念清晨跑步下山晨练养生的日子,睡眼惺忪却步履轻快,时而哼唱着非洲本土的歌谣,将整个团队的名字编在曲调里;怀念一遍一遍练习武术套路不知疲倦的时刻,虽然动作不够娴熟但还能偷偷看非洲班学员两眼,再继续有模有样地比划着;怀念学员们每次遇到困难都会“my lulu,my lulu”地叫着满庭院找我,解决后又会拍拍我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谢谢你”;怀念每次顶着大太阳爬达摩洞都想半途而废,登顶时看到云雾缭绕又万分愉悦舒畅的感觉,一路上互相鼓励、互相搀扶;怀念一起外出旅游和放假的时光,大家可以穿自己喜欢的服装在景点和商场附近成群结队的拍照耍帅;怀念每逢生日会法师们和学员们席地而坐、促膝长谈的夜晚,各自展示才艺,感受来自非洲本土最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和歌谣... ...太多难以忘怀的瞬间,让我感受到来自少林大家庭的温暖与喜悦。

由此,少林于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怀,它古老神秘、庄严肃静、平和慈悲,重要的是承载着世代人的努力和汗水。我敬佩释永信大和尚的高瞻远瞩、睿智聪慧,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佛教和中国功夫两大体系的发展,每一项决策都体现出开阔的眼界和进取的雄心;我感叹习武之人的毅力,从“顶大太阳”到“借月亮光”,从炎炎烈日到冰冻酷寒,他们从未偷懒,更不敢懈怠,以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谱写出中华武术新篇章,让全世界为中国功夫而鼓掌喝彩;我感恩与少林寺法师们的相遇,是他们让我看到有一群人心存善念、解人心扉,以素为斋、诵经向佛,日夜祈福、普渡众生,也是他们让我懂得修身养性、心胸开阔、自律自省等理念在人生道路上何其重要。

后来,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少林寺的种种新讯,学员们也经常和我聊天讲述他们回国后的状况,他们都在各自的国家为传播少林功夫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这些无一不令我为之感到自豪。我才猛然意识到,那是我最难忘的回忆、最珍贵的友谊、最不舍的牵挂。句句斟酌写下这篇文章,由衷希望少林功夫国际传播之路愈演愈烈、更创辉煌,非洲班学员在各自征途上积跬步、至千里。

最后,祝愿大家一切安好。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