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30
修道者修行的场所,道教称为庙、宫、观、殿、坛等,佛教则称为,寺院、庵堂、道场、精舍、讲堂,伽蓝、兰若、丛林、莲社、佛刹、学舍,念佛会、布教所、居士林等。
寺
现在建筑称之为寺的,是佛教的道场,但是寺的名字并不是来自印度的佛教。虽然根据北宋时期赞宁大师的《僧史略》卷上说:“按灵祐禅师的话,凡有十,名寺”。他列举了佛教道场的十种名称,除了寺外,其他九种都是出自佛经的汉文音译或义译。梵语毘诃罗(vihara)可以翻译为寺,但是不是我们中国的寺。
寺在《说文》里解释为“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后来,侍卫的官署亦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根据《清一统志》记载:汉明帝时期,摩腾、竺法兰从西域用白马驮经而来 ,舍于鸿胪寺,所以取寺为名,创置白马寺,此是僧寺之始。到唐朝以后,才将佛教道场重称为寺,直到现在,没有大的变更。
刹
在佛典之中,刹是土地的意思,世界由土地而成,刹又可以当世界解释,所谓“百千刹土”,亦即百千世界的意思,又谓“尘尘刹刹”,便是微尘之数的无量世界,因此,所谓宝刹者,即是众宝所成的国土或世界了,唯有诸佛的国土世界,才是众宝所成的,所以”宝刹“一词,亦即诸佛国土的尊称了。故经中有“遍覆如来宝刹中”之句。
另外,宝刹也是宝塔的异名,依照杂事律中的造塔规定,凡为如来造塔,必须要在塔中安置宝瓶,所以称为宝塔。同时,凡是造塔,多为供养三宝、安置三宝而设,故也称为宝塔。
至于以僧舍而称为刹的,乃有宋史危稹传的记载:“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同时,佛弟子亦有以梵刹来称僧舍的,为什么要以“刹”来作为佛教道场的名称?不外是对佛教道场的一种尊敬,视每一僧舍即为一个佛国净土。因为住在僧舍中的人,将来必定成佛,僧舍中的清净庄严,亦如佛国净土。
宇
宇的意思,是四方上下,也就是一种世界观。“宇”字也可当做房屋讲,易经系辞有“上栋下宇”之句,是说屋上为栋,屋下为宇,宇者,屋的边缘也。但是,如称“宇内”者,一定是指的天下,而不是屋檐内。
以此僧舍而称为“宇”者,有两种原因:第一,佛法之大,无所不包,佛法之妙,无微不藏,佛法之奥,奥在大小无碍,广狭兼容,所谓“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因此,凡有僧舍之处,即有佛法存在。僧舍虽小,佛法无边,故以四方上下,而来名称僧舍了。第二,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多效宫殿规模,所以画栋飞檐,也是佛教寺院一大特色,故以清净的画栋飞檐:梵宇来区别王家五欲享受的画栋飞檐。
庵
在佛典中,以菴为道场的,只有一个菴罗树园,但菴罗不是草名,而是一个人的名字,她献出了一座园林,供养佛陀。维摩经佛国品说:“佛在毗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此一菴罗树园,虽是佛时道场,但与中国所称的菴,并无瓜葛。
庵者,本来是一种草的名字,原名菴闾,形似蒿叶,菴闾老了以后,可以用来盖屋。因为中国古人盖小房子,多用草覆,并以菴闾为主,故称草寮为菴,中国比丘在山野静居,也以草寮栖止,这与所称的“茅棚”有密切的关系,渐渐习以为常,便将小形的僧舍,称之为菴了。又因有的小型僧舍,并不用草覆盖,而是用的砖瓦,于是,“菴”字又变成了“庵”字。
堂
堂者,庙堂,公堂,明堂,都是中国王臣所居或官署之处。但据《说文解字》称:“殿也,正寝曰堂”。那么,凡是正殿,便也可称之为堂。
佛教中有佛堂,也是僧园之中的一个建筑,不是单独存在的。丛林中以接待客比丘处为客堂,禅修之处为禅堂,吃饭之处为斋堂,但是供奉释尊及诸菩萨圣像之处不名为堂,而名为殿,殿的位置要比堂的位置为高。这是根据中国王室的观念而来,因为王者临朝之处乃是金鸾宝殿,臣属断事之所称为公堂。
(来源:彭州市三圣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