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16
常逛寺庙或是看古装剧的朋友对于寺庙的人员构成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令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对于寺主们的称呼,常常听到“住持”和“方丈”,不同的两种叫法那么,这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的话,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1、住持:寺院的最高负责人
住持的名称起源于禅门,意表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故为一寺之主僧,名曰持。
如年老而具有学德者,又尊称为“长老”。简单来说,住持就是寺院的最高负责人,只要是寺庙,就会有一个住持。
住持要负责寺内弘法、修持、寺务(行政)、财务以及其它日常事务,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弘法,比如早晚课诵、告香、整肃违规的僧人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采取的是师徒之间传授佛法,没有住持一说。到了唐代之后,禅宗兴盛,门徒甚多,于是住持就成为了一种职位和称呼,指代“代佛传法、续佛慧命”的人。所以住持的日常事务,主要在于传承佛法。那么住持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1、佛教的得法弟子,要有足够的修持见地,而且形体端正、六根具足。
2、能够德服众望,经过诸山长老和其它丛林住持认可。
3、住持不由宗教局直接任命,但人选必须得到宗教局的同意。
开山建寺的第一任住持,往往被称之为“开山祖师”。
2、方丈:寺院的精神领袖
3、“和尚”不能滥用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