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建议-金沙1005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建议

发布日期:2021-06-11

字体大小:

◎释永信

 

乡村振兴,普惠百姓,功在千秋,利国利民。本次关于“乡村振兴”的探讨,特别有意义,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反思现在主流生活方式、回归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契机。    

一、加强农村医疗、教育基础建设,倡导小孩从小在乡村接受教育,老人也在乡村养老和发挥余热。

小孩主要是教育问题,老人是养老问题。老人孩子都放在农村,少年儿童在老人身边受教育,老人也能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教育和养老的问题,不用都放在城市里。包括学龄前儿童,这批孩子留在乡村既可减轻外出务工父母的负担,也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在农村长大的,自然就会亲近农村,与农村有感情。生活在大自然,自然就会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这是人一生宝贵的经历和自然教育。

中老年人对于健康和环境的需求、要求更迫切,他们最愿意亲近大自然。回到农村,叶落归根,不但是对乡土情感的加深,更包含着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要回归本真和平淡。人到中老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生阅历、人脉资源、先进理念、人生感悟等,我们生在农村,还要热爱农村,不但是回归田园的生活,老家更是我们人生的归宿,身回故土,可以再次发光发热,余香留存。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社会地位,转变观念,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

大家不愿意去农村,固然有各种条件的制约,根本上还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舆论引导、个人价值观的问题。

要做好政策引导和相关配套,如加大乡村教育投入、优秀师资下乡、发挥网络共享、重构乡村文化如新“乡贤”作用的发挥等。只有这样,让留守儿童有好的学校教育和乡村教育,让空巢老人也有所依止、老有所乐,让回乡的中老年人发挥余热,使年轻人不管在哪里都能安居乐业。

过去农业社会,以农立国,讲“士农工商”,农民的社会地位很高。现在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要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在生活上有优越感才行。

对农村农民的观念改变了,地位提高了,条件优厚了,只有这样,在城市受过教育的、工作生活过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才会自觉地回到农村来,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这样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必须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得解决好土地政策和机制问题,实现土地流转的三权分立,土地仍是集体所有,承包权是农民的,经营权流转到市场上去。这样就会实现大规模种植、集约化和公司化运营。农村的现代化,包含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如科学种田、机械化种植等,保证粮食安全,抵抗各种自然灾害。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全覆盖、自由职业的兴起、网络办公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科技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生活的自由度,回到农村发展也不再那么困难。我们要用科技、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来缩小城乡间的鸿沟。在乡村,我们一定要利用科学技术,来为我们弥合乡村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文化回归问题、经济落后问题、空间肢解等问题而发挥作用。

(2020年6月21日)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