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3-04
◎太虚大师
我们经常发现身边年轻的佛弟子常常单身,有些人美其名曰,只做修行人,不想成家。并以僧人为榜样,一心向佛。
事实上,佛教真的提倡“不婚”吗?太虚大师明确说过,“为延续人类生生不绝,需要男女婚配。”但男女配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社会礼俗,方可达生生不绝人类繁衍之目的。
若违背法律礼俗而乱行邪淫,即与人类之生存延续有妨害,而在道德上、良心上亦不合,故此种行为亦为人类大众所不容而必制裁之,所以佛言不应邪淫。换句话说,佛教提倡男女婚配,这是有利于人类生生不绝的大事。相反,佛教反对的是违背法律礼俗而乱行邪淫行为,而不是婚姻。
唐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有许多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的题材。
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其实,亲近寺院,却没有因此而准备出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
释迦牟尼佛时期,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
《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
《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佛陀自己也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
现代有种说法认为,“婚姻是练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现代年轻人认为,反正结了婚还可以离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不结婚不是很自由吗?其实,这是不负责任、过份浪漫而不务实的态度。
如果结婚的时候就准备离婚,还结什么婚!结了婚还要求绝对充分的放肆,还结什么婚!结婚是一份责任,岂能儿戏?
婚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生绝佳的历练。真正的修行从来不因是否结婚而有所不同。
(来源:成都市彭州三圣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