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25
◎佚名
经文里常见到“劫”这个词,成语里也有在劫难逃、万劫不复,民间常说“命里带劫”,对佛弟子来说,“劫”到底是啥?又究竟能否有办法躲过?
“劫”这个词,在佛教中并不指灾难或磨难的意思,更不是玄幻影视剧里“度劫”的那种说法。
佛教里的“劫”,来源于梵语kalap,其实是古印度的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
佛经中,有一些时间跨度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无法用年月日来表示,所以就用了“劫”这个时间单位。
同时,还以劫为基础,衍生出“成住坏空”四劫,来说明一个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那么经中的“劫”,到底有多漫长呢?
劫,又有小劫、中劫和大劫之分,计算方式也比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年月日复杂。经中常用芥子劫和磐石劫来表示时间。
芥子劫在一个方圆四十里的城池内,全部堆放着芥子,天人每一百年从这里取走一粒芥子,直至这座城中的芥子全部被取走为止,这段时间便是“芥子劫”。
磐石劫有一座长宽高都是四十里的大石山,长寿的天人每隔一百年来一次,用衣袖轻轻在表面上拂一下,直到把整座大山都磨平了,“磐石劫”的时间还没有尽。
释迦牟尼佛证悟到,这个世界是由诸多因缘聚合而成,这就是“缘起论”。
既然因缘有聚合,那么就有消散,《阿含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佛经中是这样表述的,包括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世界(以及事物),都会经历生成、稳定、毁坏、消亡这四个必然阶段,在佛教中被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随着成住坏空的不断更迭,世界一次次成了又坏,坏了又成……释迦牟尼佛讲述“成住坏空”绝对不是让人们去害怕所谓的“世界末日”,而是告诉我们世间一切都逃不过这个规律,包括所有的人、事、物。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各种因缘聚合的产物,没有一个事物是可以脱离各种因缘、条件单独存在的,也没有可以永恒不变的事物。
眼前一餐简单的饭食,都是经历了种植、收割、运输、销售、清洗、烹饪,历经了多少人的双手才来到你的面前,这一切还离不开种子、阳光、雨露、土壤……
你所拥有的这些,都是各种因缘的聚合,并不是天生就理所当然、永远不变的。
因此,懂得了感恩,就体会到了幸福!自然就能平稳“度劫”!
(来源:彭州清凉禅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