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看待疾病的-金沙1005

佛教是如何看待疾病的

发布日期:2022-04-24

字体大小:

◎佚名

佛教说“人生有八苦”,其中有一苦叫“病苦”,所谓凡夫众生,生老病死,生死流转。

 病之分类

《大智度论》中云,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换言之,疾病有两种:曾经恶业招致,今世风热引发。




《涅槃经》中言,病有两种:身病:身体的四大不调所引发的病苦。所谓四大就是构成人体色身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心病:由于太过喜欢、忧愁过度、极度恐怖、愚痴无明等引起,失去了心的平和,招致诸病。

病之缘由

第一类,由“四大不调”引发的疾病: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地水火风也可称为“四大”。“地”是指坚硬的特性,“水”是指湿润、聚合的特性,“火”是指暖的特性,“风”是指流动的特性。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这四大组成的。因此不论是这四大“先天不调”,还是“后天不养”,都会导致人生病。但因四大不调而产生的疾病,一般都可以治愈,不会威胁生命。如风寒、感冒等。

第二类,由“饮食不周”引起的疾病:

《佛医经》中讲“饮食无节制”,这种疾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也就是世俗说“吃出来的毛病”“病从口入”“暴饮暴食”。这种疾病,如今社会上非常常见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胃病等等。

第三类,由“鬼神作乱”引起的疾病

相信很多人的身边人或家里人都遇到过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的疾病。很多人心脏不舒服或者呼吸不畅,到处求医,到了医院医生对病因也说不清道不明,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也没什么大的毛病,于是回家静养,但还是不见好,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一类疾病,多是由于“鬼道”众生而致,究其根源是宿世的业力在这一世有因缘得以显现的缘故。

第四类,由“业力缘故”引起的疾病:

虽然,人的致病有上面三种因素,但归根究底,以上三种都还只是外因,而能够形成实质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得说是“业力”。

宿世积累的业力,而引发的疾病,是一种由因缘产生的异熟果。不论是谁造下了恶业,都一定会受到恶报,虽然可能会等几年、几十年,然而若是机缘一到,便一定会在业力的牵动下,结下恶果,表现在疾病上多数都是恶疾、绝症。

病之治疗

从佛法讲,可以“物药”与“法药”来疗治,即以物药来治身体上所生起的病,以法药来治心理上生起的病,其理如:以物药治身病:普通物药的来源,是从植物、动物、矿物中采取的,如西药多采动物的精血液体,矿物的元素以及植物都可以治病;尤其是现代科学昌明,仪器发达,很多病都可把它治好。

以法药治心病:要治愈人生心理上的病,可用佛法的法药。法药的种类,不出经、律、论。它里面所诠显的理法,是五戒、十善、五乘、三乘、一乘。这些佛法,好像医生开制的药方,是明显的方法。

人类心理上的贪瞋痴等根本的烦恼病,须依佛法的五戒、十善、戒定慧等法药,才可治愈。一般的学说,多不能疗治人类这种根本的症结。

佛教说众生都是在病态中,是指的“业障病”,不论身病或心病,都是从罪业的因缘而起的,这些罪业的造成,亦由于贪瞋痴等根本烦恼,故要彻底澄清病源,亦须先截断贪瞋痴的毒流,才会走向真实康健的道路。

(来源:上海宁国禅寺)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